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地区成为试点。
此次改革试点选择的10个地区都是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者中心城市。更重要的是,这些试点都各自在同一个管辖区域内,其中有六个属于城市群、都市圈且在同一个省内,有利于通过搭建跨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协同配置要素,探索推动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的机制与经验,对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此次改革最大的特点是10个地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具体方案。也就是说,在各地区试点方案总体结构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各地区针对不同的优势和特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制定具体的改革措施。我国不同地区要素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市场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各有不同,通过差别化改革有利于高效推动改革进程,提升改革效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后,我国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有效推进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进程,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得到加快发展,市场配置要素能力得到增强。比如探索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实施积分落户等新型政策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和转移服务体系持续健全,数据市场逐步建立相应标准与制度等等。
目前我国需要更大力度深化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因为这是我国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也是主要任务,没有要素市场化配置就不可能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今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五统一、一开放”,其中,包括统一要素资源市场。
当前,相比商品与服务,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程度仍待提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流动仍需进一步顺畅。试点地区在各自省内统筹和推动要素跨区域协同配置,以点带面,将有助于形成示范效应,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最终推动全国层面的改革深化。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我国需要构建起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破除无效供给、释放错配资源、盘活闲置低效要素,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保障,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可以看到,十个试点地区都属于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引领作用。十个试点方案都将技术要素配置排在第一位,表明更加重视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是一场攻坚战,要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策略,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推动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基础,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股票配资公司,专业配资,有保障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