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钟帆刘珩
r今年9月,一阵教育改革的新风吹进了成都校园。为推动育人方式改革,缓解教育焦虑,成都市自2025年起,探索开展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首批参与试点的学校共8所。
r什么是贯通式培养?这项新政在试点学校的落地情况如何?贯通式培养到底有何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进一所试点学校——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以下简称“列五中学”),一探究竟。
r列五中学初一(11)班正在上体育课。
r一校两个“贯通班”
r“六年一贯制”或“十二年一贯制”
r9月26日下午4点左右,列五中学初中部校区的操场上,初一(9)班的同学们正在体育老师的口令下进行拉伸训练。孩子们身影跃动,笑声朗朗。
r这个看似平常的班级,正是该校试点的“贯通班”之一。今年秋季开学前几天,市民曹黎的儿子邓淳丰通过自愿报名和摇号的形式,进入了该班。“其实,我们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感受到升学压力比较大,儿子丧失了很多自己的时间,笑容都变少了。”曹黎谈起儿子进入贯通班的选择,语气中带着欣慰,“贯通班可以让他从初中顺利过渡到高中,像是一座比较稳固的‘桥梁’,能让孩子更加从容地成长,我们也松了一口气。”
r在成都,列五中学是一所有着121年建校历史的公办完全中学。今年秋季学期,该校初一年级总共招收了20个班,其中9班、11班设置为贯通改革试点班。两个“贯通班”共90名学生。
r那么,到底什么是贯通式培养?记者了解到,贯通式培养试点不是学制改革、不调整现行学制,而是在国家规定学制、课程和教材基础上,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或初高中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段壁垒,实现课程体系、素养培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贯通培养。
r此次,除了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外,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成都七中八一学校、都江堰嘉祥外国语学校—锦江嘉祥外国语学校、青羊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四川天府新区香山中学、温江东辰外国语学校也是成都首批参加中小学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的学校。
r这些学校中,部分和列五中学一样试点开展“初高中6年贯通式培养”,还有一些则涉及“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试点。学段贯通面向参与贯通式培养的全体学生,并不搞选拔掐尖。试点学校贯通培养班学生可从小学一年级起直接就读到高三,或从初中一年级直接读到高三。
r列五中学初一(11)班正在上英语课。
r初高中联合教研
r学段、课程、素养“三管齐下”
r具体到学校,“贯通班”除了学段贯通外,还涉及哪些方面的教与学的“重构”?
r在列五中学校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为了探索这一全新的育人模式,该校专门组建了高初中贯通式培养联合教研组,并配备了一支特殊的师资队伍——在这两个“贯通班”里,2/3的老师都有高中教学经历。
r为何如此安排?列五中学校长彭灏谈到,正在试点的“贯通班”将不再以中考为目标培养学生,而是更加注重教学的整体性,“比如我们数学课讲到函数的时候,这个知识点初中、高中都会学。在贯通班里,老师就可以把高中的一些相关知识渗透到初中。”
r所以,试点班级除了学段贯通以外,课程贯通、素养贯通也是改革重点。在课程贯通方面,试点班级在国家规定学制、课程和教材基础上,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构建具有整体性、衔接性、整合性、选择性、独特性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纵向整合、层层递进,横向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融合。素养贯通,则是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习能力、情感能力和实践能力”,中学阶段重点培养“人文素养、创新素养和人格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素养逐级进阶。
r作为列五中学初一(9)班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胡玲玲最近格外忙碌。除了班级的日常管理外,她正在积极学习初高中的衔接课程。在胡玲玲看来,贯通式培养除了知识贯通外,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适度的压力下,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r当操场的哨声响起,体育课临近尾声。阳光下,那些奔跑的身影,正在成为此次教育新政的第一批“追光者”。
r未来,成都市教育局将不断总结改革试点成效,逐年扩大试点范围,探索构建“小—初—高”长链条贯通培养体系,努力构建起更完善、更从容的成长通道,让更多家庭感受到教育改革的温度与力量。
福建股票配资公司,专业配资,有保障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