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鉴定区域中心工作交流会在广州召开
9月23日,国家文物鉴定区域中心(广州)工作交流会在广州举办。本次会议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承办。
会议现场。
新时代以来,国家文物鉴定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国家文物鉴定区域中心(广州)的设立旨在联动广东、湖北、湖南、广西和海南,开启文物鉴定事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征程。五省(区)文物各有特色,在鉴定领域各有所长,但都同样面临着业务复杂化、人才紧缺等难题。
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广州召开全国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工作座谈会,重点部署区域中心建设任务。本次会议正是对这半年来区域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和交流。
刘成基在会上发言。
区域中心依托机构负责人、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站长刘成基总结工作时说,中心先后赴鄂、湘、桂、琼四省(区)开展座谈调研,摸清了区域文物鉴定“家底”。同时着手编制区域中心建设方案,制定短期、中期、长期三级发展目标,并有条不紊地推进落实。
五省(区)文物行政部门正式签署了《国家文物鉴定区域中心(广州)建设合作协议》。
会上,五省(区)文物行政部门正式签署了《国家文物鉴定区域中心(广州)建设合作协议》,为人才共享、科技共建、业务协同、专家联动等区域合作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同时,与会代表共同审核了区域中心文物鉴定专家库推荐名单。刘成基表示,预计今年底完成首批专家的聘任,并实行动态管理,使专业类别既涵盖玉石器、陶瓷器、金属器等常见类别,又能包括少数民族文物、标本化石等相对少见的类别,为区域鉴定“会诊”、重大项目攻坚提供智慧支持。
五省(区)文物行政部门、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的代表就各自开展的文物鉴定相关工作做了总结,并对区域中心建设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代表们纷纷表示,愿意共享文物标本、科技设备、数字化成果等资源,希望与区域中心开展联合培训。亦有代表建议:“选派业务人员前往中心跟班学习,最好能持续2至3个月,可以夯实文物鉴定‘基本功’。”
对于未来的工作目标,刘成基说,区域中心将精准对接区域实际需求,重点推进人才强基、人才结对、人才交流平台搭建三大工程,以出水陶瓷器的断代难题攻关为试点,深化科技鉴定研究。今年内,还将在10月举办区域中心文物鉴定审核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
采写:南方+记者 王芳 通讯员 麦蕴宜
摄像/剪辑:南方+记者 陈文夏
福建股票配资公司,专业配资,有保障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